中美关系的“三弄”和“三问” ~中美两国的故事--美国怎么失去了中国、中国怎么弄丢了美国?(中)

zhangyi 提交于 周二, 07/07/2020 - 14:37

中美关系的“三弄”和“三问”

作者:孙哲

中美两国的故事--美国怎么失去了中国、中国怎么弄丢了美国?(中)

【编者按:6月21日,洪朝辉、孙哲和刘亚伟在题为“中美两国的故事--美国怎么失去了中国、中国怎么弄丢了美国?”的纽约聊斋第七期沙龙上先后发言。他们比较了1950年代与2010年代两大“丢失”的历史背景,分析两大“丢失”的深度原因,探讨中美关系未来的可能走向和选择。本站在6月25日发布了洪朝辉博士的发言“弄丢的中美友好关系,能不能再找回来?”。今天本站发布孙哲教授的发言“中美关系的“三弄”和“三问”。孙哲教授说,沈大伟在演讲时提出“谁弄丢了美国”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的,但是大家都不敢回答。敢于面对这个答案其实才是把中美矛盾拉出低谷的开始。孙哲教授还说,因为疫情、党争、族群矛盾,美国有点内外交困。与此同时,中国也未能把握最早控制住疫情的优势在国际舞台发挥自己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国内的问题也叠床架屋。在两国都面临内外挑战的时候,不要让双边关系出轨而影响各自的国运应该是两国领导人的当务之急。】

其实刚开始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挺犹豫的,觉得把那个“弄”字加进去显得太口语化、日常化,不那么高大上、不那么科学。所以,我专门去《说文解字》查了一下这个“弄”字的解释。这个字太常用,很多人可能都没仔细查过,上边儿是一个王,下边儿这个字“廾”念gong(拱),就是双手捧物的意思。所以说开玩笑说呢,“弄”字的意思就是戏弄、玩弄、把弄、糊弄,舞文弄墨、弄巧成拙,这还不那么严重;但如果从它的另外一层解释来看, 弄的意思就是做,做事、处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搞、干,弄不好就涉及生死,比如干死、搞死,这个就很厉害啦,就是亚伟刚才说的会影响到我们下一代孩子们的幸福甚至生死的大问题。所以“谁弄丢了美国”这个问题不光是沈大伟的疑问,也涉及到我们中华民族未来能不能复兴,我们的中国梦能不能实现这个严肃的话题, 当然还包括中美两国对世界承担的责任,这就变得非常重大和严肃了,需要“先谋于局、后谋于略”地认真探讨。

我查这个“弄”字的时候还有一种感觉,就是这个弄字下面的“廾”字原来的意思是用双手把玩一件玉器、小心翼翼欣赏但是不让珍贵的东西脱手掉下来摔碎。真是奇妙呀,这不是和我们常说的外交上的两手政策呼应起来了嘛。 这么一看,这个字用的真不错。我们研究国际关系,总是讲哪个国家的领导人可以愚弄其民,在外交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所以“弄”字一加进来, 虽然带点儿乡土气息,但是很能表达我们今天聊斋的这种风格。

我被主持人指定的评论是:谁弄丢了美国?我也来个“梅花三弄”吧,梅花一弄断人肠,二弄费思量,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今天就借题发挥,一问弄丢美国到底多严重,是否到了“断人肠”的地步?二问怎么弄丢美国的,这是个让人伤脑筋、“费思量”的问题。三问风波起后有多少迷茫,怎样才能看清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

第一个问题是弄丢美国到底有多严重?其实美国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可以从美国的国家形象和国家实力两个角度来分析。 中国人心目当中的美国的形象一直在变换不停,从最早的美利坚合众国的翻译到美丽的帝国主义(beautiful imperialism)的定性(有趣的是沈大伟的博士论文就是写中国美国学专家眼中的美国),再到上世纪50~60年代的把美国称为虚张声势、徒有其表的纸老虎(paper tiger),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已经对美国做了很多描述和分析。到1989年的时候,很多中国学生还在天安门广场抬出了“自由女神”像(Statues of Liberty)来给自己加油助威。当然,今天再看美国,它的国家形象可能比之前更加复杂。

美国在我们国人心中这种不同形象的变换,就跟昨天发生的日全食一样。我们心中某一种形象的失去,可能并不一定代表未来这种形象不会再来,所以谁弄丢美国到底有多严重,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你多看重中美关系、你心目当中哪种美国形象被弄丢了。好的形象丢了十分可惜, 坏的形象丢了也许正合吾意。如果你身价一百万or一百个亿,弄丢了两分钱你根本不在乎;但要是你身价一百亿,一锤子买卖就弄丢了八十个亿,你可能心里边儿就非常心痛。从客观角度来说,衡量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有很多指标,比如说看美国的GDP,到现在还是全世界的22%~23%,而且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美国的科技、文化甚至经济都还可能在全世界一花独放, 继续领先。 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国的货币影响力、美元的威力之大,凸显了人民币国际化将绝对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又如, 美国的军事影响力也很厉害, 因为美国不会放弃自己的全球战略和在全球的军事投射能力。 美国有70多个伙伴国家,在全球很多地方都有驻军,包括在亚太区域的五个同盟国。 美国人看亚太,是从一个扇形状的结构视角来考虑安全战略的,从圣地亚哥、西雅图、加州沿岸伸展到夏威夷, 它在亚太的军事总部,然后再伸到几个“前哨阵地”,也就是朝鲜、日本、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 一条或几条岛链线下来, 军事影响力和威慑力极大。 前一段有一个美国朋友跟我说,你们中国千万不能跟美国打仗,他说美国的军人是职业杀手(professional killers), 谁招惹谁倒霉。我给他讲了半天朝鲜战争,我们至少打了个平手;越战,我们的间接的参与也让美国十分狼狈,所以美国军人并不可怕。 他耸耸肩说,well, 中国现在实力强了,也许可以试一试。不管怎么说吧,美国的军事实力和影响力是客观真实的,美国军人在战场上的“杀手”性格和实力是不可忽视的,只有最强的角斗士才有机会在和professional killer在争斗中拼生存。

再比如, 相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美国的影响力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方面都很强大。 你可以看看美国文化影响力的那些指标, 好莱坞的电影、美国音乐, 甚至现在美国内部发生的一些暴动、暴乱引发的警民文化和种族争论,这都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 在中国的媒体上,美国从来没有被丢失过, 对吧, 我们一直在对美国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和深度的批判,或者一直在把美国这个国家当作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性超越指标来进行观察。

其实另外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现在大家的普遍疑问: 美国到底还是不是中国现代化的榜样?还是说美国正在变为民主衰败的一个典型。我十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以美为鉴,谋祖国富强之路”, 当时的感触是因为中国的现代化从邓小平开始以来,基本上把美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美国就像一面镜子,未必能照亮中国的前程,但是绝对可以提供一点经济建设方面的光明。犹如一个万里长征或者百年马拉松一样的现代化过程,美国已经在前边儿领跑,中国必须咬牙争取跟上他。 美国如果摔跤了,我们可以避开他犯的导致摔倒的错误,避开跑道上的种种陷阱,不管怎么说, 我当时真的觉得美国是一个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榜样,不管是好与坏,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体系。也许写那文章的时候是too young,sometimes too naive了。

现在很多人对美国极为失望,比如说福山( Yoshihiro Francis Fukuyama)在前几年出版的《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Democracy),就对美国进行了种种批判。 但是大家可能对福山有一种误读,这是我看了中国一些学者发表的一些文章和访谈节目以后得出的结论。福山先生确实在自己的书里对美国内部的政治运作涉及的一些深层的障碍做出了深刻的批判,但这不表明他对民主制度就完全、彻底的沮丧和失望,因为他还号召“民主的全球化”。 他列出的美国的种种问题,说白了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如果我们对此解读为美国和西方的民主制度已经不可救药或者被政治混蛋弄完蛋了,这就有点儿过分误读了。

这个弄没弄丢的疑问其实还涉及到以什么标准来判断的问题。 我觉得其中有几个角度可以分析。 例如, 有心与无心的成本与收益比较。 我们伟大领导人说了,有1000条搞好中美关系的理由,没有一条理由搞坏中美关系。话说得十分伟大英明。 但是斗胆反向思考一下, 可能下面有人不听话,这些人会认为这一条搞坏中美关系的理由对中国有巨大的好处啊。中美关系不能过好, 这一点对很多人来说特别重要。 你看过去中国的一些讲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片子或者以前旧时代警匪关系为主题的影视剧, 军阀或者警察常常明白只有“养匪自重”, 自己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甚至发大财、做大官, 啥道理呀?当地的军阀或警察,如果不把土匪全都消灭掉, 他就可以左右逢源、上下得手。 为什么呢,一方面他可以向中央政府去要大把的维稳经费,把真金白银揣进自己的口袋;另外一方面,存留一点土匪, 让坏人折腾良民, 他也可以跟当地的老百姓也说,你看我天天在为你们服务,呕心沥血保一方平安。要是沿着这条思路分析搞坏中美关系的成本与收益, 还真挺有意思的, 因为有人会因此获益。 当然,继续想下去也需要一定的勇气和胆量。

这个弄没弄丢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你可能是被弄丢的,就是说不是你主动地去弄丢或想去弄丢, 对方甩了你或者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 按这个思路,从美国角度来说,美国对华政策从战略辩论到具体行动报告其实就是在试图从某种程度上与中国脱轨。 坦率地说, 我觉得很多中国的学者对美国的这些报告研读的不够深刻。我记得90年代初我在哥大读书的时候,当时有一个美国教授就对我说:you have 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 and even behind the lines。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不仅要读懂一部著作的大意和中心思想、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更要读懂文字背后的真实含义, 有时读书不够还要读人, 读作者的思想和他们的人生经历。 比如说今年五月份刚刚出台的美国对华的行动报告,这个报告其实定调的第一个前提就是: 中国在变,变得更加强硬了,开始欺骗甚至欺负美国了。 我的老天,咱们都觉得滑稽可笑, 但是美国还真的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要求自己国家必须用现实主义的手段来抵抗甚至对抗“强硬起来的”中国的。 它的结论就是自己修炼内功, 提高免疫力和抵抗中国进攻的能力, 然后再联合自己的战略伙伴和盟友来一起对付中国,确保美国的利益、行动和声誉不受伤害。没想到的恐怕还不止是这个结论。 其实这个报告也并不完全排除跟中国的合作,特别是它再三提到不反对中国发展,也不反对对话, 甚至包括军事对话。 如果你仔细读这个报告,就会明白为什么美国这个反复使用的对华两手政策,你看前两天杨洁篪与“人类公敌”蓬皮奥见面对话的时候,同一天特朗普通过了一个涉及新疆的法案, 七国集团在美国的带领下发表了反对香港国安法的共同的宣言。也就是在同一时刻, 美国的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表态说中国在执行第一阶段贸易协定方面其实做得还不错,甚至说美国没有想跟中国搞脱钩。刘鹤当然也同时在国内表示说,我们还会坚定地去执行下去。 读懂这些报告,了解这些政治人物的思维特点, 我们可能就会对中美现状理解的更深一点儿。

当然, 弄丢了美国有多严重,还需要放眼从世界的角度来评判一下。 有人说后疫情时代的最大特征是美国时代的逝去与中国时代的到来, 也有人说恐怕是“去中国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考虑其他的国家怎么看中美两国在世界的角色和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比如说新加坡的总理李显龙先生,他最近就说中美关系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我觉得对于新加坡和其他亚太国家领导人最重要的一个难题,就是他们不希望因为中美有声或者无声的较量让他们被迫选边,这种观点很真实, 但不新鲜,因为过去十年来他们一直被弄得很困惑。 当然, 我们国家也有一些学者发表了不少高见,有的学者提出现在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是是美国的一退和中国的一进,中国实力在增强,在为国际社会做好事, 相反,美国在退出很多重要的国际组织,其实就是自私自利,想甩锅自己的国际义务。中国在国际制度上的争夺也是引发中美关系变化的深层原因之一。 今后谁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继而扮演某种程度上的领导角色, 这个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就是中美两国对世界是必须承担起责任的,所以必须从建设性角度进行合作,有点儿竞争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螺旋式恶性竞争, 陷入斗气状态不可自拔。 我常说“与其慷慨骂其恶,不如奋斗求善良”,用在中美关系上, 就是后疫情时代“第三只眼”看中美两国, 中美不必相互抱怨、和看不起, 自己的国内责任自己担当起来, 对世界的责任也不能回避甚至放弃。

第二问题, 怎么弄丢的美国的。 这里边儿想从两个角度来剥竹笋,看看一层一层剥下来以后能看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从中国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在十八大后其实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话语的偏向和政策的转向。十八大的时候,我们当时提出来的中国的外交有几大重点,包括最重要的是强调了新型大国关系、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公共外交。结果没有一两年光景, 一带一路倡议就突然变成了top priority, 据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国策。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梦等激动人心的口号提出来的时候, 有些东西我们没有解释清楚, 其实也解释不清楚。 比如, 我们强调中国梦是世界梦, 但是这里面包不包含美国梦、日本梦?自己想清楚、弄明白这些问题非常重要, 要不然总会产生精神困惑,在现实中一惊一乍、没长远规划, 不知道怎么处理好与发达国家或者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的关系。至于说一带一路伟大倡议, 明显还有很多问题。 有时话说得太满了,或是遇到战略准备不足就匆匆上马, 最后会弄到自己骑虎难下的境地。 比如说,前两年热闹的时候, 我在纽约接待过很多国内代表团来美国宣讲这个一带一路,说得都是千篇一律的官话、套话甚至废话, 美国人一旦问他具体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就只好“王顾左右而言他”打太极拳。 最典型的笑话就是美国人好奇说为啥不搞多带多路呀?条条大路可以通罗马嘛。非要按照你们中国的想法做, 那你们在一带一路有没有一个领导小组啊?到底中国在这些带路国家或者某一特定地区投资了多少、搞了哪些bankable的具体项目、投资收益如何啊?美国公司如果参与能挣到钱吗?能来美国宣讲一带一路的都是国内顶尖学者或者政府代表,但是大多数人往往只谈一带一路如何利人,不谈项目的利己,真实效果真的够呛,问题解释不清楚, 听起来就特别浮躁甚至虚伪。加上一带一路在制度设计上把美国和拉美的一些国家先天的排除在外, 所以费了半天劲大谈理想、愿景, 还是得不到美国公司和企业的共鸣,再涉及到关键争议性领域的讨论,比如中国是不是打算用输出“落后产能”的方式, 把自己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继而控制欧亚大陆核心地带,将美国的“亚太”变为“中国的周边”, 然后打造“去美国化”的地区秩序并在国际规则方面“另起炉灶”, 或者中国是不是要输出自己的国内政权威型治理模式,搞一个新的朝贡体系, 等等,这些问题更让中国来的那些优秀学者感到尴尬,难以回答。

这个例子其实揭示了非常深刻的一个问题: 我们一直说一带一路是民主决策,但是内部到底是怎么具体决策的啊?中国会不会以政治关系的亲疏,像亚投行这些单位,在决定给哪个国家投资或者不给哪个国家钱救灾搞建设的时候, 到底会不会“自己一个人说了算”? 美国人习惯的做法是要做一件事, 表面上起码要搞点游说,允许不同声音辩论一下, 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要是有不同的意见的话,能不能派非政府组织的人去到北京亚投行去游说,所以他们有很多疑惑。 从中国角度来说,这是个伟大梦想啊,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啊, 是为国际社会提供的良好公共产品, 你们有啥理由说三道四瞎挑剔?两种思路不可调和的后果很悲催, 就是在中美之间,最不幸的是两个国家领导人在见面的时候总是讲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两军之间或者民意之间,彼此仇视、彼此把对方当作一个潜在的对手甚至斗争的对象。当然, 替中国说句公道话, 中国大国外交的话语转向和政策偏向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造成的。 形象点儿说, 前几年奥巴马当政时期搞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在中国看来, 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 你非要来凑什么热闹? 本来是我们中国在这个桌子上好好地吃着饭,然后你美国非要过来找麻烦, 那么我们不想跟你发生直接的冲突,客气礼貌地起身离开, 我们大胆西进搞一带一路其实是中国释放的一个善意,美国人不能不知好歹。不管怎么说吧,从中国角度来说,中国的政策发生的重大某些变化,确实是造成对美新型大国关系无法继续下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呢? 梳理一下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也特别有意义。我觉得现在大家争论最多的问题就是中美到底有没有脱钩,或者是中国有没有被美国弄丢。 有人说根本就没有弄丢啊,剪不断、理不乱。 什么意思呢?就像刚才提到的佐利克和另外一些美国学者,其实就一直说不同意中美关系脱钩的说法, 也不认为“接触政策”(engagement policy)寿终正寝了。他们举出很多实实在在的例子来证明中美在很多方面还是合作者, 在国际问题的处理上还遵循对话的原则, 考虑彼此的立场和感受。

最近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奥林斯先生(Steve Orlins)也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观点,我对他的基本解读是他在凭着自己的良心批评美国政府的某些对华歧视性政策。比如, 他发表文章呼吁美国政府应该做几件事, 不要老想提高中国关税,要降税, 要欢迎中国对美投资, 包括允许参与5G讨论和建设,包括把现在抓特务(counter espionage)的重点放在具体个别的违法人身上,而不是面向全体中国人和美籍华人身上,等等。 美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纽约和加州的知识分子有时候对自己政府或者领导人批评起来是非常不客气的, 但是现在国内好像还没有学者像他这样总结我们自己该办的事情有哪些。

话说回来,要是说中美时下已经开始脱钩、中美关系已经在“垂直落体”,这个判断可能有更多的证据来支持。 我自己的拙见就是至少可以从四个维度来梳理出具体线索, 就是接触大大减少、合作大大困难、竞争大大加强、冲突大大扩大。时间紧迫, 我举例子说,我对中美接触在极大地减少甚至消失很担心。 从现在疫情爆发后的航权之争、航班的减少就可见一斑。 以前中美之间一周起码有三百五六十个航班,现在已经缩减到一周只有8班了, 纽约飞中国的航班居然只有东航一家,而且一周才一班,多滑稽可笑。官方以前自豪的高层100多个对话机制消失了, 百姓之间也开始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甚至学术交流也没有办法开展下去了。一方面是不少美国大学也开始讲究政治正确,既要中国学生的学费, 又不想因为与中国交流惹上麻烦, 所以尽量缩小规模或者找点儿无关紧要的非敏感话题交流; 另一方面,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开始过苦日子了,北大、清华和很多大学里的科研经费要大大削减,国际交流也就受到限制。 我一个朋友说这个他的经费现在开始要削减80%,以后“请进来”、“走出去”会变得很困难。 国之交民才能相亲嘛,学者或者国民之间都不接触了,或只在云端见面,这中间的感情交流必定会出现大的障碍。

中美合作更加困难、竞争加剧的后果,必定是冲突更加扩大了,我们在这几个方面都可以列出很多很多数据和案例, 包括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包括美国现在拉着一些国家在南海大摇大摆地搞军演,包括美国对台湾偏爱,加强了对台湾的军售和战略拉拢。 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Mark Esper)在前几天蓬皮奥见杨洁篪的同时,还在推特上公开发表说要把台湾纳入美国的印太战略这个体系平台。 如果说这些还不够“刺激”,那么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高科技的人员、技术、交流和资金方面的整体脱钩了。这个不用多论证,结论也很明显, 就是从上面提到的这四个角度来说,中美关系到来另外一个“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整体大滑坡、反向大跃进时刻。

我这话在很多人看来有点悲观, 或者干脆就是危言耸听, 痴人梦呓。中国市场那么大, 美国傻到不想要了吗?美国干嘛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国内的学者、官员尽可以这么乐观地想问题, 但是要是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来看的话,结论还真的有点儿悲观。 我跟不少美国年轻学生有交流, 很多人谈起中国来,并没有谈到他怎么喜欢中国食物或者中国功夫, 过去那套熊猫外交的表面功夫做法在这一代新的美国青年人中间不吃香了,他们一谈就是中国的防火墙, 一谈就说到新疆、香港。我前天去看私人医生,他是美国的犹太人,跟我聊天一开口就问,“你们香港的国安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我吓了一跳,一个给我看脚的年轻医生,居然跟我谈了半天香港和新疆, 足见美国媒体关于中国新疆、香港的报道和最近对中国的“成见”多么深入人心。 当然, 他也很不喜欢川普,他说川普这个人自以为聪明, 其实被你们中国的领袖、被俄罗斯的普京大帝玩弄于鼓掌之间。一段小小的对话, 就知道越深入美国社会、越接触美国民众, 就会发现现实中美国对华接触政策越来越失去人心, 起码未来这几年如此。我们要是老按自己的思路分析美国问题, 最后砸痛的肯定是自己的脚。 当然, 美国人对普通个体中国人的看法还没那么太大恶化, 只不过说与中国接触的政策在美国确实没什么舆论市场了。

把视角拉到现在, 放大一下时下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最重要的切面, 我们会发现美国大选和新冠疫情都加剧了中美关系的恶化。现在大家都说美国有一个反华共识,这个恐怕是真实的。 我听到、看到很多不利中国的英文评论, 主要集中在批评中国在疫情发生之初做法不透明, 后来又试图借机“以疫谋港、以疫谋台,以疫谋南海”, 反正是指责中国浑水摸鱼、希望挽回形象、扩展实力。 刚才朝辉教授和亚伟教授都提到的盖洛普(gallop)和皮尤(pew)等美国民意测验中对中国的普遍不信任感上升到历史高点,负面值甚至比1989年后还要高,真是十分危险。 我觉得这种民意就是约束今后中美关系发展的残酷、冷冰冰、不能不面对的现实。 我们现在看到美国的党争、贫富之争、黑白之争等极化现象, 但是美国内政上表现出来的“分裂的房子”现象并没有影响到整体形成反华、厌华的整体共识。我们常说, 对美国内政来说一个分裂的房子是无法站立的,这句话用在中美两国关系上也很准确, 要是各说各话走向极化, 那么中美之间也就变成了“分裂的房子”,太平洋那么大,想把它拉起来重新拼装、修复, 基本上不太可能, 或者说需要超现实的领导人来下大的决心, 用出洪荒之力才有可能托住自由落地的两国关系巨石。

我的第三问是弄丢美国之后的后果问题。 先接着刚才亚伟的话说两句啊。您对基辛格的评价,我也完全同意。就是有的时候我们不能够低估或者错误的理解美国人的智商,因为美国人说的中国梦,必须区别他是真心的想去讨好中国领导人还是在做出表态之后还能获得实际的利益。我们需要自问, 仔细斟酌。 举个例子吧,很多年以前一个非常有名的中国教授来到哥大来做讲座,讲的时候美国人都很客气,给他鼓掌鼓得都很热烈,但是演讲结束后我跟着做会议主持的美国教授一起往他的办公室走,途中他的一个美国秘书顺口问他,How was the talk?(刚才那讲座讲的怎么样?)他马上就说, 这个是garbage talk(一堆废话),因为他觉得都是那种公开的《人民日报》那里可以看得到的信息,所以没讲出什么实质性内容。所以,美国人有的时候真的具备挺有意思的社交两面性。 心理学上说,我们都有多面向的自我(multiple-selves),从美国这个国家层面上看也是一样, 各种复杂性在里边,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够盲人摸象。联想到失物谁来认领的问题(lost and found),大家可以再想一下这个“弄”字,上边儿是个王字啊,只有王者,只有领袖,他才可以双手把弄,玩弄,或者是才有撸起袖子就干的资格,两手一撸,就可以拼命干, 谁都可以这么做, 但是结果可能截然不同。

所以说, 沈大伟在演讲时提出“谁弄丢了美国”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的,但是大家都不敢回答。所以我只能期盼我们两国领导人能有高瞻远瞩、远见卓识,像邓小平和卡特建交的时候,邓小平说的那几句著名的话:跟着美国的国家都变得富裕了,后来他在89年之后又说“中美关系总要好起来才行”, 这是非常有分量的、绵里藏针的判断。

弄丢了美国之后有多严重的后果?先假定中美关系的极度恶化,可能是日全食,多少年看不到的景象会瞬间消失, 但是考虑历史的大周期, 弄丢美国会不会引发中国未来相当一段长的时间“丢心与失运”,这是我们要认真考虑、必要时要演算一下的大问题,对中美关系未来怎么演变?有一个词我觉得挺有意思,叫敌对伙伴关系(adversary-partnership)。以前也曾经提出过来,二三十年以前叫“亦敌亦友”(Friendmy)关系。

既是敌人又是伙伴, 既是朋友又是敌人,很有意思的一个比喻。“敌对伙伴关系”引发的思考是: 中美关系下一步会不会是一方面把对方当做潜在的竞争对手或潜在的敌人,但是另外一方面又不得不合作, 其中的关键是敌对与合作的周期可能会有多长。 中美如果正在脱钩的话,能不能保证邓小平所说的结果还能让中国变得更富裕? 如果是,why not?

其实必须说明一下, 两国科学家已经在应对疫情方面合作着, 只不过政府之间气氛紧张, 相互逼得非常紧。 比如说, 在美国常听到一种普遍的说法是中国前期犯了很多不透明的错误,但是从中国角度看,这太不公平了, 太冤枉中国了。 美国人自己应该反思, 在处理疫情问题上自己的大统领至少犯了四大错误: 首先, 他一二月份中国疫情爆发时疲于应对当时民主党对他的弹劾,所以一下子耽误了70多天;其次, 如果说中国对美国隐瞒疫情, 但是当意大利、西班牙爆发的时候,美国也没有重视疫情的严重性, 更没有展示出像马歇尔计划那样的胸怀, 对自己的同盟或者意识形态相近的国家施以援手; 再次,从美国情报界来看,有人说这是二战以后美国情报界最大的失误,就是情报机构把这个事儿报告给川普了,但是川普没当回事儿。最后一点,让大家感到最为震惊的是,疫情一旦冲击到美国,全世界突然发现美国居然准备不足,应对方面捉襟见肘、漏洞百出。 像口罩啊, 呼吸机啊, 统统缺乏,变得那么狼狈。

中美无限期的竞争是否会导致中国走向与邓小平期望的那样相反的方向, 即跟美国关系闹翻的国家都步入贫困化?大胆提问后我们需要做大胆的推测。 政治的本质无非是妥协, 关键是承受度有多大。 从中国是否应该、具体如何对美“妥协“甚至某种程度上”绥靖”的思路考虑, 我们现有的对美工作如何创新?这是个巨大的难题。这两个词听起来都很可怕, 再说下去就是“丧权辱国”了, 不如改为“平等磋商”、“推进谈判”好听点。 靠谁做这些工作? “外交战狼”肯定不行, 但是我们肯定有人才。 一如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两种做人的哲学一样, 有人愿意做“雁奴”,像朝辉教授这样,我觉得他的星座就是认认真真的去做事,哪怕就是这样一个家庭作坊式的讲座,他从一开始就不辞劳苦地准备了很多PPT, 展示出令人敬佩的工匠精神,着实让我这个说话比较散漫的人就显得很狼狈。 我一看他这么严肃, 就不得不赶紧准备了几张幻灯片, 然后加点图片。“雁奴”的命就是这样, 一群大雁在飞行的时候,总有一批雁子不睡觉,随时随刻站岗放哨, 它们有一种为这个群体的利益、群体的安全做出自我的牺牲的意愿和乐趣。 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扮演这种角色。但是还有一种人,面对现实变得比较逍遥,他抱着“无有去者无以图将来”的信念, 觉得自己能够不作恶就不错了, 时代给了我们不同的选择, 可能我们需要尊重和理解这些不同的选择。

所以我觉得对中美联手共同抗击疫情方面, 确实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当然, 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思路可以考虑, 比如,中美在现在能不能多进行一点儿地方与地方的交流?我们中美之间有这么多对友好城市, 理论上应该大有所为, 但是现在估计不太可能,最多是云交流,那以后怎么办?还有刚才沈大伟说中国有32万多张可以对美打的好牌但是没有用足, 他没明说,我的理解是他说的是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可以做点儿沟通工作。 扩展一下,500多万在美国已经扎根结果的海外华人能为中美之间做点儿什么贡献? 中国强大的动员能力如何运用这些有益的资源但又不至于被认为是把政治势力扩展到美国, 真是一门大学问。

说句心里话,我请大家再认真考虑一下我刚才提出的“敌对伙伴”关系概念。 大家可以查一下1005年“澶渊之盟”的典故。简单地说, 当时北宋和辽国在经过25年残酷战争后被迫缔结盟约。这项战略性妥协的内容是: 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朝被迫承认落后很多的辽国为平等对手, 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来买稳定, 结果是宋辽两国相对和平相处了百年, 两国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达到380次之多!当然,后来宋朝也有因为相对和平而导致国防虚弱, 所以最终被外族所灭, 这是历史的一个惨痛教训, 也是那些认为“妥协”最终会导致自身衰落甚至灭亡的人喜欢引用的一个悲剧案例。 

我觉得现在最重要思考的问题就是中美关系中如何正视中国是一个最重要的变量问题。 很多人一谈到中国内政就忌讳如深、不愿置喙。 我们看到很多中国的学者,包括我自己在内,谈到中国内政总是自我阉割,不敢深入敞开去谈。涉及王道、霸道一些必定牵涉到到最高领袖的话题, 我们有的时候有很多忌讳, 甚至不敢直呼其名,这就是中美关系研究的一个弱点或者说是最大的“软肋”。 对中国内政外交实践中一些中国模式固定化后产生的恶劣后果, 我们根本没能力总结或者评判。非不能也, 而不为也, 不为非吾辈不想为, 实不可为也。

最低程度说, 从外交的角度特别是对美外交的角度看,我们不能不承认,现在中国与西方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的时候是很对立的,甚至是对抗的。我们与周边6个国家有领土和领海争议,包括最近发生的中印之间的狼牙棒边境外交,我个人觉得印度这次并没有准备好跟中国打一仗,但是双方都在边境问题上秉持“以武止戈、针锋相对”的态度, 所以这种矛盾还会持续下去。 还有另外不少国家也对中国有偏见, 或者说受美国影响, 认为中国老想着趁机扩张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比如, 我最近几年一直往新疆跑,因为新疆已经变成中美之间的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了。怎么能够很真实地去反映这种情况,连我们自己都觉得困难。 我最近在读博尔顿的新书,对川普总统间接默许或者支持中国在新疆建教育中心的做法很感兴趣, 这是美国真实想法吗? 还是总统个人的看法?

还有我们的外交朋友遍天下,但是外交与谁为伍这个选择是涉及智力与国运的。 与西方为伍,必须与不同的意识形态国家打交道,可能觉得很困难, 老受到这些国家说三道四的唠叨指责; 相反, 要是与比我们贫穷的国家、愿意喊三呼万岁的国家交朋友, 你可能获得更多的尊重。文革中我们不要富朋友、不要白朋友,今天是不是在重复只要“黑朋友”、“穷朋友”的道路选择?人家一群黑人小朋友举着中国梦的小红旗欢迎我们领导人去,一下子就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很伟大,但是您手里没有支票给人家, 还能得到这种礼遇吗? 这是中国必须考虑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我经常引用这句话,即最远大的探险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探险(The longest journey is the journey inward)。对中国和美国而言都一样,这句话都适用。 诸位看一下我引用的的这两张图片。 这个中国的国旗的暗格里是芯片,这个芯片制造就折射着中国的创新困境。 中国走独立自主开发的道路不容易,所谓科技创新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我还看到另外一张照片没有放上去,是一个中国的高铁图,高铁从信号系统到制动装置,也就是从高铁的大脑神经到心脏,再到转向架、连接器甚至铁轨、卫生间,几乎全都是中外合资的,其实说白了都是别人的技术,然后我们加以引进改造, 一下子就成了我们的骄傲了。 中国的汽车行业也是一样的困境。一个汽车行业的老总对我解释说为什么他自己不自主制造发动机, 因为一个发动机从德国引进只要两万五千块人民币,质量好,可靠, 要是他花钱去研发国产发动机,无疑就破坏了行业的规则,费时费力还不能保证质量,听起来令人唏嘘不已。由这样的一个制造困境,我们就不难想象,中国要想走自己民族独立复兴的道路,要是跟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大潮流脱钩的话,也是相当困难甚至是毫无可能的。

美国其实也是一样,它也在寻找自己的灵魂。有篇文章叫American sold its soul and lost its way,翻译过来就是美国卖掉了自己的灵魂,迷失了自己的道路。从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件,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一个失去常态的美国,一个与美国建国之父梦想中的理想国全然不同的混沌的美国。美国人憧憬的那种梦想的美国到底能不能回归?这对人类历史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我就先讲到这儿,一会儿很想根据大家的问题跟各位再具体交流。谢谢。
延伸阅读:
中美两国的故事--美国怎么失去了中国、中国怎么弄丢了美国?(上)

来源:中美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