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

zhangyi 提交于 周二, 03/02/2021 - 08:18
论坛
 
音频文件

                                                             

                                                           恰同学少年  

                                                                             作者: 郭连娜 91届(澳大利亚)
        

         我相信,在每一个人心底,都珍藏着一首难忘的青春之歌。它时而悠扬,时而感伤,时而激昂,时而迷茫。

        岁月流逝,四季更迭。2021年,是我的高中母校——福州高级中学建校70周年。远在美国的学姐隔洋隔时差和我通了一段语音,你也写写你的高中生活吧!

         回忆的闸门一打开,往事如烟。

         1988年,我考进福州高级中学。

同学合影

   

         新学校新同学,一开学就觉得课程生晦难懂,无人辅导,成绩不好,举步维艰,15岁的我陷入深深的困惑。

         把我从困惑的泥潭中拉出来的是我的语文老师高海燕。高老师刚从师大中文系毕业,长发披肩,面容清秀,写得一手娟秀的好字。记不清是否是她推荐我看三毛的书。那年,恰是隔海相望的台湾作家三毛的书籍风靡整个中国大陆的时期。从小爱看书的我一头栽进三毛清新美丽的文字里,从《梦里花落知多少》到《哭泣的骆驼》,一本不拉,每每语文课的写作,便模仿三毛的笔风,笔下生花,写的散文常常被高老师当范本读,自信心因此迅速恢复。三毛的文字在我的心灵里,仿佛开了一扇光亮的门,她的勇敢,率真与胆魄深深感动了我。

         我顺利地补考过了所有科目,升到了高二。

        高老师要调走了,这个事实让我失落了很久,她调去三中任课。与高一不同,高二的语文课,开始教授议论文。

        论点,论据,论证,这些抽象的关系如何应用在写作里?优美,感性的词汇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生硬的逻辑语言,我的散文被一遍遍批成低分,因为它们不是议论文。晦涩的古文更激发不了我的阅读热情,我在文字的阵地里溃不成军。挫败感又一次袭来,这一次拯救我的是音乐和我的同学们。

         1990年,正值台湾的流行音乐盛行。一大批高水准的台湾音乐人唱响了中国大陆的大街小巷。我一直从收音机里收听杨庆煌、张信哲、齐秦、苏芮等歌手的新歌,一遍遍地翻唱他们的磁带,还把录音机里好不容易录下来的新歌和后排的男生们交换;50多人的大班级,按身高我被排到了倒数后几排,没想到后排的男生们是如此幽默友爱。‘小虎队’的出现,班级里帅气的男生们开始模仿,他们组织起自己的‘老虎队’,在红砖钟楼举办的年段文艺汇演里,又舞又唱,文艺范十足。

                                              

        音乐拉近了男女生之间的距离,也缓解了学业带来的压力。

因为是文科2班,后排男生们自嘲地取名‘SEC’(second)足球队。每到下午自修课后,他们会在操场上和其他班展开比赛,有时我会指挥没回家的女生们,站在走廊上,敲着饭盒,当啦啦队队长,为他们助威呐喊。其中四位‘臭气相投’的男生还组成他们的‘菜班’,他们经常在课后妙语连珠,逗得后排的女生们咯咯笑,他们俨然是班级中最活泼的力量。

        就这样,在音乐和友情里,我迎来了17岁生日。

        那天,后排的男生们穿着帅气的西装,牛仔衣,来到我家。师大校部有一座恢弘的苏联建筑,建筑前面的鱼池边和拱门旁留下了他们年轻帅气的身姿。画家母亲的画室腾出两张方桌,男生们负责包水饺,女生们负责说笑,不到80平方的屋子里,挤进十几位年轻的身躯,满满一屋的青春。这么多年过去,每每看到这些照片,仿佛就在昨天。

1991年1月4日,我热爱的作家三毛以自缢的方式告别人世间,在得知消息后,我难过得一个人偷偷跑到教学楼下的角落落泪。三毛走了,那个迷恋她书中万水千山的小女孩也走了,她走出了我的身体,开始长大,不再迷恋别人笔下的世界,她要书写一个属于她自己的人生。

1991年8月,我高考落榜,二话不说,对父亲说,复读吧。1992年,我考进福建师大外语系日语专业,踏上另一个未知的征途。

   三毛说,因为未知,所以美丽。

回首那些已经隽刻进生命里的纯真的同学情谊,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闪耀着如珍珠般无暇的光芒。如今的我们,奔波在各自的天涯,只要一聊起高中时光, 瞬间仿佛又看到当年我们各自的模样

FG

以上照片均由91届文科2班 梁咏提供

篇末附上一首我们那个年代标签的代表歌曲,听听看是不是有所感触

 

看到好多张熟悉的脸😄。

有几个是我们五班转文科的童鞋。

93届毕业生林東明 (未验证)

周三, 03/03/2021 - 19:25

高海燕老师我不知道,但是当时引导我们文学的是陈建老师,十足的清新文艺女青年,因为她,我喜欢上三毛,尤今。后来她也去了三中培养了福建文科状元,我们至今都还经常微信互动。